湖北日报报道:我省明确年内培训2万余名高素质农民

9月22日至23日,全省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管理人员培训班在汉举行,明确全省协同推进技术技能水平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和综合素质素养提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其中围绕粮食安全培育的人数不低于绩效目标任务数的80%,按此要求共在年内培训2.3万名高素质农民。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培育“有文化、爱农村、懂农业、精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是题中之义、内在要求和客观需要。世界银行调查研究表明,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年限每增加一年,创造的GDP可增加9%;职工受教育年限每提高一年,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会提高17%。根据中央农广校对全国30个省164个县(市、区)的9510位参加过培训的高素质农民调查情况看,2019年人均农业经营纯收入达到每年3.3万元,相当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4万元的77.8%,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万元的约2.06倍;27.8%的高素质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纯收入大于或约等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我省连续5年将高素质农民培育纳入省委一号文件。今年,省委省政府把“培训高素质农民2万人”作为十大民生项目范围,本轮机构该改革中,农民教育培训职能划入农村社会事业范畴。本次培训班旨在把省、市、县三级农民教育培训管理者召集在一起,总结交流高素质农民培育经验成效,讨论研究新阶段思路方向,推动今年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落实落细,推动农民教育培训事业高质量发展。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遥在培训班上做辅导报告。杨遥表示,高素质农民培育就是要通过培训和教育把农民变成素质较高的人才,要通过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实际操作方面的模拟或训练,帮助农民转变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中坚力量和骨干。要向广大农民传递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最终实现自我教育;同时还要强化跟踪服务,帮助产业发展带头人获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信贷保险等支持,积极引导成立联合会、产业联盟、电商联盟等组织,帮助农民抱团发展、对接市场,大力支持“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培育模式,积极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开展产销对接、跨省区交流合作、创业创新项目路演、技能竞赛等活动。杨遥要求,高素质农民的培育是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主责主业,要通过持续大规模培育产业带头人和骨干从业者,促进我省稻米、虾鳝、茶叶等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尤其要服务支撑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省级针对优质稻米、小龙虾、黄鳝、茶叶的优势特色产业谋划200人产业链人才示范培训;农村一二三产蓬勃发展,农业与旅游、康养、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后,要通过在农业生产一线培养人、在农业全产业链上培养人、在拓展乡村多种功能上培养人,形成一批产业发展带头人和掌握技能的从业者,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杨遥强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对所有主体的培育行为开展全过程监管,要抓实绩效评价,避免“撒胡椒面”、平均主义,干得不好的地方减少项目支持。

中央农广校职业培训处处长万蕾为我省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管理人员做《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与思路》的专题授课,分别从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规范、绩效考核等方面做辅导,荆门市农业农村局、宜都市农业农村局、东西湖区农广校、石首市农广校分别从行政管理以及培育机构的角度分享如何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班上还组织对省级层面拟印发的《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实施细则(试行)》开展了集中讨论。

本文转载自 湖北日报农村版讯(记者彭翠楠、通讯员常永江、龙文莉、李志华、李健)